鐘擺在左右搖晃,指針卻一直向前,就像此刻在燈下奮筆疾書的我又可曾有一分初出燕尾當冠的模樣。
望向手邊滿滿登登的書架,內、外、婦、兒、政治、人體、健康教育、護理基礎等等書籍,這些哪一本不曾反復翻閱,又有哪一本不曾爛熟于心,這些書承載的不僅僅是知識,更是一個普通護士的十年。
2010年,15歲,畢業志愿我在護士和幼師中我選擇了護士,因為一個是育人于幼,一個是救人于心,我自是偏袒于救人之心。
2011年,16歲,系統的接觸了護理這份行業后,我似乎膽怯了,它不像旁人口中所說的只是打打針,發發藥,它以護理為本,以人為中心,以健康為目的,責任之重大難以想象,我恐于不堪重任。
2012年,17歲,進入蕪湖五院實習,在這里我經歷了太多的第一次。第一次打針,第一次急救,第一次遇見棘手的病人,這些更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做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”
2013年,18歲,我在成年的第一天,正式擁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,成為五院一名真正的護士,之前實習帶教的老師成了同事,獨自當班的種種不易也讓我一步步的成長,一步步的獨擋一面。
如今2020年,我26歲,十年了,我一直在護士這個小小的崗位上工作著。有開心、有煩惱、有失意、也有得意;有時候不禁捫心自問,是什么讓我這么死心塌地的從事著這份行業?
我想:
是病人康復出院時開心的笑顏;
是搶救成功后家屬激動的熱淚;
是擁有一顆千千萬萬默默貢獻的護士都擁有的南丁格爾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