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我院腫瘤內科收治一名51歲左腮腺涎腺導管癌男性患者,經檢查診斷為左腮腺涎腺導管癌術后(pT2N0M0 II期),腦、肺、骨轉移(rTxNxM1 IVC期)。該患者之前曾求診北上廣各大醫院,后采用曲妥珠單抗聯合帕妥珠單抗雙靶治療一年,近期出現有輕度頭痛、骨痛等癥狀。考慮全腦放療會影響腦部功能,有智力下降等副反應,我院腫瘤內科團隊綜合分析病情,權衡利弊后,予以吡咯替尼聯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療方案。
為了給患者確定最優治療方案,4月21日晚,我院腫瘤內科團隊通過網絡視頻連線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(MSK)Alan Ho教授,進行了長達一小時的溝通交流,深刻分析了該患者病情,并深入探討了相關治療方案。Alan Ho教授肯定了我院腫瘤內科醫生所選擇的方案為目前最優方案。
涎腺癌是由涎腺上皮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,分為大涎腺癌和小涎腺癌,大涎腺癌包括腮腺癌、頜下腺癌、舌下腺癌,小涎腺癌多見于腭腺。病理分類有黏液表皮樣癌、腺癌、鱗癌、乳突狀囊腺癌、腺泡細胞癌、腺樣囊性癌、導管癌、未分化癌等。涎腺導管癌(Salivary Duct Carcinoma, SDC)是一類少見的、由涎腺導管上皮發生的高度惡性腫瘤,好發于50歲以上男性,常見發病部位為腮腺,臨床表現浸潤性強,易經淋巴和血運轉移。組織病理學表現和乳腺導管癌極其相似,組織來源于排泄管的儲備細胞。治療方法以局部擴大切除加頸淋巴結清掃術為主,輔以放療和化療,預后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