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我院重癥醫學科(ICU)收治了一位特殊的患者,患者年僅25歲,常年在外漂泊務工,由于身體出現極度不適,由我市社會救助站送至我院求治。
患者收治重癥醫學科后,經過一系列評估和檢查,發現他罹患的竟是一種少見病——噬血細胞綜合癥(HLH)。這是一種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,其癥狀主要包括持續性發熱、肝脾腫大、進行性全血細胞減少等。HLH病情進展快,病情兇險,死亡率高,醫院及科室立即為其開通綠色通道,積極展開救治。
經檢測,患者是由EB病毒感染誘發導致,血液中紅細胞及血小板數目極低。科室主任吳軍憑借幾十年的臨床經驗,迅速診斷明確,思路清晰,帶領科室醫生進行了詳細的病情討論,為病人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,在排除禁忌癥后盡快使用誘導治療,同時輸注血制品糾正貧血和血小板減少、改善凝血功能異常,以及抗病毒、糾正低蛋白血癥等對癥處理。
在救治的過程中了解到,患者是山西運城人,自幼生長于離異家庭,常年孤身一人四處打工生存,不幸罹患重疾。由于患者身份的“特殊性”,沒有親屬在身邊,科室為他訂購一日三餐,吳主任還為他購買了一些生活必需品。護理團隊精心治療,精準用藥,為患者提供優質的生活護理,給予無微不至的照護。在近兩周的治療里,全科醫護聯動,讓患者的病情及時轉危為安。


經過醫院協調努力下,與患者戶口所在民政部門取得聯系,在做好病情溝通后,決定將患者轉運至山西老家繼續治療。由于患者的病情特殊又剛剛趨于穩定,路途遙遠,恐有安危,五十多歲的吳主任不顧個人身體不適,決定親自跟隨120急救車護送患者返鄉。單程1000余公里,歷經約12個小時的車程,吳軍主任堅守職業道德,不斷研究查看病情,護理老師孟路全程悉心照料,并且于120車中完成當日化療任務,醫護一路保駕護航。120駕駛員王洲及胡徽軍二人為了讓患者盡快能到達救治醫院,二人輪流交替駕駛,做到人停車不停,通過嫻熟的駕駛技術,爭分奪秒的將患者安全送達,并與當地的醫護人員進行詳細交接。
跨越千里,傳遞了生命的接力棒!,據悉,10月26日是患者誘導化療第二周評估日,山西運城傳來消息,患者紅細胞及血小板改善明顯,誘導成功!


[重癥醫學科介紹]
重癥醫學科成立于2007年,是一個集臨床、科研、教學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科室,現有床位16張。目前科室擁有醫護人員25名,其中高級職稱6人,中級職稱12人,碩士2人,ICU專科護士2人,呼吸治療師1人,心肺康復專科護士1人。科室派多名醫護人員前往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、安徽省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、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、安徽省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三甲醫院進修學習。
科室目前配備有創呼吸機、無創呼吸機、高流量氧療設備、多功能心電監護儀、微量泵、輸液泵、中央監護系統、全自動血氣分析儀、連續性血液凈化系統(CRRT)、纖維支氣管鏡、床旁X光機、亞低溫治療儀、復溫毯、除顫儀、床旁彩超機、床旁X光機,以及電動起立床、體外膈肌起搏治療儀、氣壓治療儀、手功能訓練儀、康復訓練器材等專科先進設備。能獨立開展有創、無創機械通氣,PICCO血流動力學監測,連續性血液凈化,腸內腸外營養支持,重癥營養、重癥康復治療等先進技術。
科室對各類危急重病人的呼吸、循環、內環境的管理及監護有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并搶救了大量危重病人,包含高血壓腦出血、重癥急性胰腺炎、心功能衰竭、呼吸衰竭、心肺腦復蘇、各類中毒、創傷后及術后休克病人。并在重癥監護環境下,為各類慢重癥康復及呼吸機脫機困難患者提供24小時密切醫療監測和護理,積極開展床旁康復訓練,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并重新融入社會。近些年,在重癥醫學和康復醫學推動下,重癥康復不斷取得了新的進展,為更多重癥患者點燃了生活希望!